任何一个家庭得知自己的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这个打击都是沉痛的。从事广州自闭症行业多年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家长积极面对现实,接纳我们的孩子
刚确诊后,家长一般无法接受事实。每个父母都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期望,期待孩子健康长大,成为出色的人。一旦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对于父母来说不光是梦想的破灭,而是对家庭的一个残酷又严峻的打击和考验。一般来说,刚被诊断为孤独症时,家长会带着孩子去找更权威的医生,甚至出国去寻求一个更“真实”的结果。这些家长期待的不是孩子连续被确诊,而是等待一个专家告诉他们孩子没有问题。所以在孩子是否是自闭症的问题上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我们做诊断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以便能更好的把握以后的培训目标。当孩子有问题存在时,切勿纠结于孩童的问题所属的范畴。无论是否是自闭症,只要有与普通孩童发展出现不同,影响身心发展和社交的问题就要及时干预介入。
摆正心态,接纳我们的孩子,这是康复道路上的第一步,一定要从心底接受孩子的现状。
二、家长调整育儿态度
当孩子被诊断患有孤独症后,家长倾向于怀疑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原本严厉的,可能变得温和了;原本温和的,可能变得严厉了;对于孩子出现的情绪问题,可能会采取退让的方式。
需要提醒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在诊断前后不应有太大的区别,对于孩子的要求,不宜轻易退让。需要让家长了解,不要因为诊断就对孩子的要求放松了,不要因为诊断就给孩子不进行某件事情找借口。适当的坚持,会有一定的进步的。同样,也会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突然变得严厉苛刻,态度也从温柔变得可怕,自闭症父母一定要端正观念,把握核心问题,对自闭症训练是为了未来有必备的生存功能和融入社会,而不是为了实现其他的目标,比如学业有多好,更不是比普通孩子做得更好。
三、选择合适机构,积极培训介入
中国的一句老话“贵人语迟”,经常被用作安慰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儿童的家人。一句贵人语迟可能就让孩子失去了宝贵的康复教育时机。尤其是孩子年龄越小,社会脑的发展可塑性越高,如果孩子不及时接受正规的康复教育,那么情况只会更糟。选择合适的机构合适的介入方法尤其重要。孤独症的症状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相反,如果没有得到正规的康复教育,症状是有加重的可能性的。无论孩子是否被诊断为孤独症,这类干预对于孩子的发展只有益处没有害处。
四、家长放下包袱,放下埋怨
家长在得知孩子有孤独症后,一般会出现三种状况:1.自责:诊断后,家长感到非常内疚,认为是自己的教养方式有问题或者是自己的某些行为导致孩子患上孤独症;2.埋怨孩子的照顾者:认为是带大孩子的老人或者保姆不和孩子说话、过于溺爱或者过于严厉,导致孩子性格孤僻,不爱说话;3.相互埋怨:夫妻之间互相指责和埋怨是比较常见的。
孤独症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因脑部功能的不正常发育而造成的发展障碍,与后天的教养是没有任何关系的。与其自责或者埋怨,不如正视问题,积极进行康复教育。有了自闭症小孩,自闭症父母千万不要心急、相互埋怨,应振作精神,积极面对。
五、家长建立信心
父母要多了解学习相关知识,多观察自闭症孩子与普通孩子之间的差距和不同之处,有助于了解我们的孩子。家庭人员做好分工,对孩子的问题一定要全家总动员,把握好一致的原则性。
六、家长对未来的压力和挑战做好准备
孤独症儿童的家庭需要面对经济、情感、体力等方面的压力。家长应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多做运动,保持自己的爱好,适当的请身边的人给予帮助。教育和照顾孤独症儿童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提醒家长,孩子在小的时候最依赖的就是父母,如果父母倒下,那么孩子就非常可怜了。所以为了孩子,请家长在身体和精神上都要积极健康,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
|